贵州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包磊:想办法出点子 拓宽致富新路子

作者:袁娟 2019-07-08 来源:多彩贵州网 次阅读
贵州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包磊:想办法出点子 拓宽致富新路子


  7月2日,笔者来到永乐生态百果园,百香果、黄金柚、秋王葡萄等果树随风飘舞、长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据悉,永乐生态百果园总面积300余亩。去年此时,果园大部分土地杂草丛生、无人管理。复垦复耕的背后,永乐乡永乐村第一书记包磊功不可没。

  包磊是永乐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2017年12月,受组织委派,包磊到永乐村挂职第一书记,并于2018年4月担任永乐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普通教师,自己的“娘家”没有资金和项目等资源优势,如何承担好“第一书记”的使命,包磊感到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依靠自己是永乐村本土人,对全村农业发展现状比较了解的优势,为群众致富“想办法出点子”的想法在包磊心中萌生。

  因为传统农作物生产成本高、周期长、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加上城镇化的发展,永乐村40%以上的青壮年都到周边打工,导致大量肥沃土地闲置,全村农业产值总量连续三年下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种什么农作物好?包磊四处考察,并请南明区农业农村局专家对永乐村土质进行检测。最终决定引进台湾的百香果、黄金柚,成都的秋王葡萄以及盘县的蜂糖李等种植周期短、经济价值高的果树。

  推动农产业结构调整走什么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是不错的路子。了解了包磊的“点子”,村支两委成员带头出资70万元,于今年2月成立了贵阳市南明区永乐聚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三变政策,动员村民用土地入股,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项目落地。为让项目早日落地,包磊和村两委成员进家入户讲解项目的概况、优势,说服村民用土地入股参与项目建设。最终,80户村民拿出300余亩土地入股,每亩土地保底收入为1000元/年,年底还可以参与分红。了解项目概况后,不少村民还出资入股,股金从70余万元增加至150余万元。



  今年年初,永乐生态百果园破土动工,80户村民也欢天喜地领取了土地保底收入。虽然项目还未见效,但是村两委认为,用土地入股的村民的保底收入必须确保。此外,入股群众还可以优先到果园投劳,每日150元工钱。永乐村中街组村民曹昌明家中有5口人,上有70多岁的母亲,下有2个小孩,其妻要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他便成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生活比较困难。现在,他拿出6.3亩土地入股,得到保底收入6300元,油盐菜米等基本开销够了。

  为群众致富“想办法出点子”,包磊一直停不下来。因为文化程度低,加上没有一技之长,该村在外务工村民,大多都是从事保洁、搬运等辛苦、工资低的体力活。为此,在包磊的奔走下,贵州省环亚民族职业学校答应为村民免费提供技能培训。经过家政服务、电工、厨师等专业培训,该村16名村民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抓好村党支部建设是第一书记义不容辞的责任。采访中,永乐村党支部书记姚芳燕告诉笔者,包磊同志任第一书记以来,充分利用教师的角色,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向全村党员宣讲十九大精神,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解新修订的党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政策、条例,成为村支两委“主心骨”,让支部更具战斗力和凝聚力。贵阳市作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城市,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开展改革工作之初,一些村民不理解改革意义,不领会改革政策,所以积极性不高,导致改革工作进度滞后。包磊主动提出,组织村民召开坝坝会,宣讲政策、答疑解惑,让群众知晓改革关系到自身切身利益。经过几轮宣传,群众积极性高了,工作进度加快了。目前,该村已完成股权量化分配工作,即将颁证。

  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是包磊最关心的问题。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包磊带领驻村工作组走家串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去年年初,他走访得知,部分村民因病重、残疾、意外事故等原因,生活上有困难。在他的倡议下,驻村工作组挤出1万元工作经费,为20户困难群众(每户500元)送去慰问金。下街组村民申有富丧失劳力,妻子、儿女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家庭生活困难。了解到申有富有两个月未缴电费,面临断电的困境后,包磊自掏腰包为其缴纳电费180元,并协调村委会出资为其购置米、面、油及煤炭等生活必需品,并联系其家人回家照顾他。

  因履职有效、成绩突出,包磊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全市扶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荣誉,包磊有点惊讶。他说,荣誉是动力,也是压力,下一步,他将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为永乐村村民谋好事、干实事,向党组织和群众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