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再次与那些镌刻在民族脊梁上的名字深情对话。无论是在战争年代为家国存亡奋不顾身,还是在和平时期为戍边卫国挺身而出,无数先烈用生命诠释了“初心”的分量,用热血铸就了“信仰”的丰碑。
铭记,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传承,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选取了四位烈士写给师友、孩子、自己、妈妈的信。那些泛黄的信笺、真挚的语句,浓缩着英烈的家国情怀,今天读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使命、踔厉奋发。
![]() |
图①:宋阿毛绝笔信。 |
给师友的信
“不要忘了我们要作新中国的主人,要作重整山河的圣手!须知牺牲是兑换希望的一种东西,我们既然有希望,便不能不有牺牲”
这是烈士苗可秀遗书的部分内容,那一年,他29岁。
苗可秀,辽宁本溪人,1926年考入东北大学中文系。九一八事变后,苗可秀投笔从戎。
1935年6月,苗可秀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捕入狱。狱中,日伪政权对他拉拢不成,便以酷刑、处死相威胁,但苗可秀没有丝毫动摇。当时,一名狱警被苗可秀的爱国精神触动,答应帮忙将遗书传递出去。深知死期将近,苗可秀提笔写下这封给救国会师友的信。苗可秀在信中提到自己的孩子苗福生:“拟名此子为苗抗生,勉其继余之志耳。”
1935年7月,苗可秀慷慨就义。如今,在本溪市建有苗可秀街、苗可秀学校。在苗可秀学校内,《苗可秀之歌》在校园里广泛传唱,苗可秀烈士雕像、东北抗联精神综合实践室、红色长廊等为师生提供可感可及的红色教育。教师教贞杰说:“用烈士的革命精神浸润校园,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厚植家国情怀,成长为有信仰、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每有假日,弟等千万要到此一游,每到此处,要三呼老苗,我之孤魂其可以不寂寞也……”如苗可秀在信中所嘱托的那样,很多人来到他的墓前都会在祭拜后大呼三声“老苗”,将今日之中国讲给他听。
给孩子的信
“你
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
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这是中共地下党员蓝蒂裕写给孩子的诗。1948年,蓝蒂裕的联络人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身为四川省梁山、垫江地区特支书记的蓝蒂裕本该立即撤离,但他心系当地革命群众的安危,坚持留下,最终不幸被捕。
特务们将蓝蒂裕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秋,蓝蒂裕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他拿出一个废旧的烟盒,在上面为5岁的儿子蓝耕荒写下这首《示儿》,并朗诵给大家听,“如果你们谁能出去,请把这首诗交给我儿子。”
第二天,蓝蒂裕慷慨就义,年仅33岁。
后来,记有这封绝笔信的烟盒虽不幸遗落,这首诗却靠着狱友们的记忆留存下来。1960年,蓝耕荒的母亲从书店买到一本《革命烈士诗抄》,蓝耕荒第一次看到了父亲写给自己的这首诗,泣不成声。第二年,蓝耕荒便报名参军。
“父亲的诗像钉子一样钉在我心里,时时刻刻鞭策着我。”蓝耕荒说,父亲为他起名耕荒,就是希望他能为人民从事最苦、最难的开拓事业。他继承父亲遗志,转业后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急难险重任务中总是冲在一线。
2021年,77岁的蓝耕荒给父亲写下一封回信:“亲爱的爸爸,如今遍地的荆棘已被铲除,再也没有满街的狼犬,请你们放心吧,今天的祖国,地更绿,天更蓝!”
给自己的信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地)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志愿军战士宋阿毛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写下的绝笔信。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进入朝鲜并迅速开赴长津湖地区。此时,朝鲜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寒天气,入朝行军的第一天,队伍中就有700多人被严重冻伤。为了将敌人全歼于长津湖地区,第20军第59师第177团第2营第6连官兵们奉命埋伏在死鹰岭高地。
11月29日中午,死鹰岭山背残敌分三路攻击死鹰岭高地,成吨炸药倾泻在山头。志愿军突击组组长宋阿毛带领战士们奋勇反击,守住了阵地。
30日凌晨,死鹰岭上不再响起一枪一炮,前来查看的战士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阵地上,手握钢枪,保持着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125名官兵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雪天里牺牲在阵地上。
战后,打扫战场时,人们发现了宋阿毛留下的这首诗。后来,“冰雕连”得以重建,这封绝笔信成为“冰雕连”的传家宝。感悟先辈身上那股“坚决服从命令,誓死完成任务”的精神意志,第83集团军某旅新兵马申奥说,“先烈们用生命捍卫了军人的尊严,我们新时代军人,更要时刻做好上战场的准备,不畏困难、不惧牺牲。”
给妈妈的“信”
“亲爱的妈妈”
除了荡气回肠的诗作,也有一封尚未完成的书信,虽很难猜测作者“提笔忘言”的原因,但仅这一句话便足以让人动容。
这是戍边英雄陈祥榕想要写给妈妈的信。他曾两次提笔,但两次都只写下“亲爱的妈妈”,这也成为陈祥榕留给母亲的最后5个字。
陈祥榕2001年生于福建宁德。13岁时,他的父亲不幸离世。
2019年,陈祥榕报名参军,当年9月入伍。他曾郑重写下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班长问他:“你一个00后新兵口号这么‘大’?”陈祥榕回答:“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
2020年6月,在一次边防斗争中,陈祥榕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当时,他还不满19岁。
部队问陈祥榕的母亲姚久穗有什么要求,她说:“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今年九三阅兵,姚久穗受邀到现场观礼,“孩子,祖国越来越强大了,妈妈为你的勇敢感到自豪!”
“近几年,军地领导给了我们不少关爱与照顾。”陈祥榕的姐姐陈巧钗说。陈巧钗现在福建革命军事馆征集布展办公室工作,陈祥榕牺牲后,他的家人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新疆革命军事馆及福建革命军事馆等展馆捐赠了陈祥榕的百余件遗物,“未来我会尽力讲好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陈巧钗说。
(本报记者胡婧怡、施钰、李龙伊,胡瑞智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30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