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多党合作的毕节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毕节市社院举行

2025-08-18 来源:中共毕节市委党校 次阅读

8月16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主办的“新时代多党合作的毕节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毕节市社会主义学院举行。来自中央统战部、中央社院、贵州省社院、毕节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社院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多党合作在毕节的生动实践与发展路径。会议由毕节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校(院)长李庄主持。

毕节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马吉在开幕致辞中,首先对中央社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王彩玲教授一行专家亲临毕节“传经送宝”表示诚挚感谢。他强调,本次研讨会是凝聚思想共识、汇聚智慧力量的重要平台,对于深化新时代毕节多党合作实践探索、推动市社院事业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他恳切希望中央社院继续在课程体系建设、现场教学深化等方面给予毕节市社院精准指导与鼎力支持,助力毕节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统一战线培训基地,为“全国统一战线培训基地”建设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在交流发言环节,与会人员围绕“高质量帮扶”、“理论创新”、“政协协商”、“同心文化”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央统战部六局挂职干部张春宝以金银山街道实践为例,建议未来帮扶工作需进一步强化县域统筹、抓实项目落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帮扶模式从“输血”向可持续“造血”转变。

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王振副教授提出构建“田野—实践—转化”全流程闭环机制的建议。他强调,应重点在“制度效能精准量化评估”、“基层治理多主体协同增效”与“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实践”三大关键领域寻求突破,着力打造可复制推广的“贵州经验”,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与地方治理现代化提供省级样本。

毕节市政协机关党组成员、研究室主任刘瑾以毕节多党合作实践带来的巨大变化和身边涌现的感人事迹为生动教材,深刻阐释了“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时代价值,强调要不断增进社会各界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忠诚之志、维护之行、奋进之力,坚定坚持好、发展好、实践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毕节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台办主任杨坤表示,统战部门将紧扣“毕节所需、统战所能”,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穿透力,创新构建“感恩教育”常态化融入统战工作的新模式,引导广大统战人员将感恩之心升华为投身毕节高质量发展、共建示范区的坚定信念与实干行动,凝聚统一战线同心同向的磅礴伟力,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实践新篇章。

毕节市社会主义学院的代表重点介绍了其在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规划。

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李琪介绍了构建“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培训网络的思路,依托同心现场教学点规划推出“多党合作·同心筑梦”等5条精品教学线路,并计划打造100门模块化课程,实现“一县一特色、一班一方案”。

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所所长杨学智表示,将心怀感恩,聚焦干部能力提升,精准对接统一战线所长与毕节高质量发展所需,在多党合作实践中彰显制度自信。

教务处处长曾美海详细介绍了学院系统构建的“溯源·同心根基、见证·同心实践、奋进·同心未来”三大教学模块体系。通过升级32个现场教学基地、编写《毕节同心文化系列教材》,引导学员在沉浸式、互动式学习中深刻感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深化政治共识与历史认同。

科研处处长吴建洪分享了在多党合作研究领域围绕市级战略、省级跃升、示范区深化三大维度的关键课题进展。他基于田野调查与前沿理论探索,展示了研究成果的关键突破,并提出了赋能多党合作新实践、助推毕节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及打通理论研究向政策创新与实践转化路径的有效方法。

会上,中央社院统战理论教研部统战理论与政策教研室主任、教授王江燕,政党制度教研室教授邱永文,新的社会阶层与新群体教研室副教授郭红霞、讲师王维,理论与政策教研室教师冯玉丽分别就会议主题进行了发言。毕节市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学教研室成员代表也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最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王彩玲教授作总结讲话。她高度评价本次研讨会是中央社院统战理论教研部与毕节市社院深度合作的新起点,下一步,中央社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将与贵州省社院、毕节市社院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领域加强紧密协作,切实将本次研讨会的丰硕成果转化为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优质教学产品和社会效应,为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携手谱写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服务地方发展的崭新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