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仡乡教育画卷 启教育发展征途 圆教育强国之梦

【遵义市“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稿件】

2025-08-12 来源:贵州宣讲网 次阅读

讲理论:吴志云(甲)     讲实践:肖萍(乙)

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发展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这是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一以贯之的思想,并在新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教育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实践变革具有重要价值。

一、砥砺前行,踔厉奋发的务川教育人绘制了仡乡教育画卷

甲: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隶属遵义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建县于隋开皇十九年(599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素有“仡佬之源、丹砂古县”之称。在改革开放之初,受历史遗留因素影响,务川经济社会发展十分滞后,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父老乡亲们依旧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那时的务川,出行难、居住难、入学难、就医难、饮水难、就业难,万事皆艰难……

甲: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务川自治县始终秉承“穷县办大教育,大教育拔穷根”理念,全面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教育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之初,务川教育首先从政治思想上拨乱反正,明确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之后,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压缩高中、调整初中、加强小学,明确务川实验学校为全县重点小学,“抓纲治校”初见成效。1982年,务川中学被确定为贵州省重点中学,并命名为“贵州省务川中学”;1988年,改原务川师范学校为职业技术高级中学;1999年,成立聋哑学校,确保“三残”儿童就学;后来,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基本实现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义务教育也初步均衡进展明显。

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务川48万仡乡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敢为人先,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教育美丽画卷。从2012年至2021年间,累计投入资金26.3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学校110所,完成务川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县庆中学、思源学校、第四小学、第五小学、奉贤幼儿园等学校建设和搬迁投用。同时,实现了第二高级中学整体搬迁、乡镇公立幼儿园全覆盖、上海教育组团式帮扶全覆盖、特殊教育示范提质、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成果丰硕,高考重点上线率、总上线率逐年攀高,近三年来共有7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务川中学连续三年获市人民政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奖”,民族中学成功申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获评省级中职示范学校,务川连续两年荣获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县。在这背后,是仡乡一代又一代教育人一直躬耕教育、砥砺前行。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四个小故事,从小故事来看务川教育大发展。

甲:故事一:一个也不能少

甲: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自2006年成立以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朝着“尊重特殊,让每名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办学目标前进。在校训的感召下看,务川特教人坚持用爱心、尊重和敬业把学校打造成爱的磁场。接下来,我们来听听肖萍同志和她的特教故事。

乙:“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干好教育,就是一批又一批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乙:我是一名教育人,我和仡乡教育共同奋斗了二十六年。2012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是我教育历程中的重要记忆。这一年,我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搬进了新校区,一幢崭新漂亮的教学楼里,各种功能齐全的设施设备,优美的环境,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正是因为教育体系的健全与发展,孩子们才能享受到今天美好的教育环境。

乙:记得2006年,我被安排了一个新任务——到刚建立的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担任校长。面对不熟悉的特殊教育领域,我心里十分抵触,也因此而流下了工作中的第一次眼泪,但在与教育局同志沟通的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大教育观”。当时在遵义市,甚至是在贵州省,特殊教育都处于起步阶段,务川在这方面更是空白。我深知,无论是普通学校教育还是特殊学校教育,都是为了每个孩子更好地成长,而特殊教育更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我看到新建的校址上只有一幢房子和六间空荡荡的教室,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在心中暗暗立下了我的教育之志:让仡乡的每个残疾儿童有学上、上好学!我认为,特殊教育的孩子是需要我们的,他们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就这样,我离开了务川自治县实验学校副校长的岗位,来到新成立的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担任校长,这一干就是十三年。

乙:2006年的假期,我和另外3位老师一起着手改造学校、修建食堂、置办教具和宿舍用品。终于,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在4名教师和11名听障孩子的规模上,正式开学了。2009年冬,我因心脏病突发送往遵义市治疗,从手术室出来,躺在病床上的我,接到了残联打来的电话,是关于残疾孩子就读经费申报的。那时,即便重病我也坚持将工作一一安排落实,确保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在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不仅要开展教育教学,还要为孩子们找到可以支撑他们就读的经费,更要和家长们“说破嘴皮”的做工作。孩子们吃的、用的、穿的都是我们要解决的。后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因为办学规范被评为了省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同时培养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石慧芬老师。

乙:党的十八召开,为特殊教育吹来了东风。国家提出了“特殊教育第一期提升计划”,要求通过随班就读、医教结合、送教上门的方式,全覆盖完成残疾儿童的教育服务。务川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在全省走在前列,率先做出了三项工作的示范,保障了全县残疾儿童97%的入学服务工作,因此,全省特殊教育现场会在务川隆重召开。我还记得,当年为了残疾孩子们能更好地开展康复教育,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民政、残联等部门也提供了政策帮助,为每个孩子提供了每年3.6万元的康复经费,有效保障了孩子们的康复治疗,不少孩子的残疾程度因此而得到了减轻。2018年,学校因课程建设成果明显,被评为了省级示范学校。

乙:特教的十三年,是每个特教人为之奋斗的十三年,让残疾儿童一个也不能少,要做就要做好!这是教育人的初心,更是务川教育画卷的美丽一笔。

二、深刻认识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甲: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宏伟发展目标,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其特征作了全面地描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现代化具有的丰富内涵,可以从多重维度进行解读,但无论如何阐释它,都必然涉及人的因素,这就使得教育在其中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文教事业受到高度重视,文教兴邦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价值,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为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和国家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

甲: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国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教育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无先例可循,其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是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巨大的人口规模是教育发展不可多得的资源,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能。

乙:故事二:曾经的教育人

乙:作为曾经的教育人,我的教育历程见证了务川第一小学的巨变,也见证了仡乡教育的巨变。教育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巨变,也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乙:我曾看过一部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历程,当时闻一多先生的一段对话让我至今对教育满怀崇敬之情。剧中有学生问:闻先生,像您这样的大教授,怎么放着火车、轮船不坐,和我们一起受这份罪?闻一多笑笑说:火车我坐过了,轮船我也坐过了。但对于中国的认识,其实很肤浅。今天,我要用我的脚板,去抚摸祖先经历的沧桑。国难当头,我们这些掉书袋的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国了!华罗庚对教育的追求更是激荡起我心中教育浪花一阵高过一阵。西南联大的教育之史就是我们教育人的初心与使命的见证。

乙:我是1997年毕业到务川的,当时我被分配到县第一小学工作,那时学校还用着60年代修建的教学楼。我还清晰的记得,刚到学校上班的我,住在学校一幢陈旧的二层小楼单人宿舍里,学校的老张副校长下午来找我,说:肖萍,你是学美术的,会刻蜡纸吗?我想了想说:我试试。于是,每天晚上我就在灯下用蜡纸刻试卷,一个人一口气完成了二十多张蜡纸的任务,并协助教学处印制出来。在那段成长的岁月里,老师们用毛笔抄写学校光荣榜、标语,为了孩子们的教育而辛勤付出着。在实验小学,我有太多的第一次,我从一名普通的美术课教师逐渐成长为教导主任、副校长,获得县优质课一等奖、市论文一等奖、市优秀教师等。我从一个小姑娘变成学生们的长辈,心中的教育初心逐见。

乙:如今,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着,油印机变成了复印机、黑板变成了电子白板、宣传栏是精美的写真、舞台背景都是由电脑制作的,学校有3D打印教室、人工智能教室、古筝教室、钢琴教室等。现在的教育,较之曾经已然不同,教育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正蓬勃发展。

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基于人口众多的中国国情,我们在很低的起点上开始了中国式的教育实践探索,教育事业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提质升级,逐步构建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中国化教育体系,使各项衡量教育发展的指标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或者超过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速度超过了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教育发展。我们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证明了制度的优越性,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为进一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了时代基础。当然,与此同时,人口规模巨大也会给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考验。人口规模巨大就意味着需要超大规模的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形态丰富、功能强大的教育供给,既要能够在量上高标准地满足学生群体的就学需求,也能够在质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保证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和受教育机会,这就对构建超大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由于支持教育发展的条件匮乏,教育发展客观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现象,难以满足每一个人的发展需要,而进入新时代以后,推动教育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教育的价值目标逐渐摆脱被外在目标所牵引、偏离教育原点的发展样态,回归到满足每一个人的发展需要和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原点上。现在的教育致力于培养每一个人的多方面兴趣和能力,成为惠及每一个民众、促进每一个人发展、具有鲜明人民性的教育。同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提高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品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和社会进步发展条件下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现代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甲:在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质量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更是党对人民的责任。我们肖校长带领的第四小学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我国,还有无数肖萍校长这样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奋力前行。接下来请肖萍同志为大家分享石慧芬老师的故事。

乙:故事三:当今的优秀教师

石慧芬,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一直致力于让特殊教育孩子与正常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成长。石慧芬2000年从学校毕业后走上特殊教育岗位,最初在普通学校开设的特教班任教,2006年特教班成立为特殊教育学校,从数学老师到兼任听障班的班主任,她对工作一直充满热情。贵州日报报道中这样写到:从教23年,石慧芬一直在思考,如何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让“折翼天使”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孩子们要用数年来学习,从一年级进校开始,每一个孩子都要努力尝试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各项技能。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她一有机会就带领学生到菜市场、超市、医院、图书馆等场所开展社会实践,将如何购物、看病、待人接物等生活智慧教给了孩子们。除了引导孩子们学习怎么融入社会,多年来,石慧芬一直积极倡导社会大众包容接纳这些特殊的“小天使”。2018年,石慧芬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期间,她提出了“进一步关心特殊群体学生就业问题、推广听障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将自闭症的康复经费纳入医保、加大手语翻译人才培养力度”等建议。她的建议得到了务川自治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采纳,在政府与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努力下,“无声饮品”与“暖冬书吧”两家特殊商店在务川相继开业。这两个平台为多名残疾学生提供了就业渠道,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石慧芬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关爱特教孩子,让孩子们的无声世界充满了爱。

甲:从教二十三年,石慧芬从未后悔选择特殊教育,从未后悔选择这些特殊的孩子,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她用爱深耕教育教学,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把自己全部智慧与力量奉献给特教事业,用坚定步伐铺就特教学生的成长之路!

乙:故事四:一所新学校的快速成长

甲:“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乙:务川自治县第四小学是一所占地128亩的大型小学,有标准的运动场、篮球场等,还有一个10亩的农场。这样的小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其变化是巨大的。2019年1月,我放弃了出国学习机会和高工资待遇,调任第四小学任校长。这所学校当时只有近2000名学生,70名老师。发展中的大型学校,意味着团队管理上存在更多难题、意味着学生管理存在更多困难、意味着学校发展存在更多梗阻。学校的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快速上升,现在已经有了4282名学生。怎样让学校质量提升?怎样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怎样办好老百姓家门口高质量的学校?是学校面对的难点。但面对困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退缩,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迎难而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乙:学校的北边有一块大荒地,荒地规划是建一幢办公楼,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处于停建状态。因此,在学校课程建设规划会上,我提出了探索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希望利用学校资源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的设想。于是,我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付诸实践,在全体学校师生的参与及合作下,如今占地近10亩的“小银杏农场”里,绿色蔬菜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花草清新,果树也长出了势头,“大荒地”变成了“大农场”。学校率先开展劳动教育,被评为了省级、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

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硬件设施或者校园文化好,这不算什么,最难的还是对“人”的管理——如何得到“人”的认可,要思考如何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校的“孩子”。实现这一切,都需要从最基础的学校管理入手。

乙:教师是学校的“枝”,学生是学校的“叶”。学校十分关心老师们的成长,经常与他们沟通,并派他们出去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学校组织开展团队开发课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科学实施“双减”课后服务等,以学校“志”文化为品牌,先后构建了学校明志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小银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1+1+N+X”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教师评价机制等,不断促进学校教育提档升级。学校率先开展的“1+1+N+X”课后服务课程更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乙:不只是在教学方面,在学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在教育领域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老师们始终保持着最饱满的热情和干劲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在老师们共同努力,我们解决了学校20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乘车问题,开展了近10名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调研,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就在这一件件为学生服务的小事中,一晃眼,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作为一校之长,获得了全校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同时务川自治县第四小学也成了整个务川自治县发展最快的学校之一,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现在,学校已进入第二个三年规划的实施阶段,新目标是“强科研抓质量”,办一所让社会和家庭的认可并尊重的学校,让每个老师都走向教学科研的前沿,让每一个孩子都向着更好的目标发展。

乙:在务川四小的四年,也是我学习成长的四年。四年里,我被评为了省巾帼建功标兵、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从小学教育转战特殊教育,又回到小学教育,二十六年的经验和积累,是我“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的历程。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仡乡强教之路,我是其中平凡一员,如今,我担任“全国卓越梦想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市级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我希望将自己“服务教育”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年轻的校长和老师,让他们成长为卓越校长、名校长、卓越教师、名师!为仡乡教育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让仡乡教育一代强过一代。让我们每个教育人都能无愧呼喊:强教有我!

甲:“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德树人,是我作为教育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战略擘画,增强了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夺取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互动活动:诵读快板

关于务川的教育发展与蓝图擘画,我县杨茂丽老师写了一段朗朗上口的快板,接下来,由我们为大家诵读,我们一起感受和支持教育的发展!

快板作品:《清清白白办教育、齐奏仡乡教育歌》

合:  打竹板,走上台,高高兴兴唱起来

竹板响,喜洋洋,教体职工聚一堂

聚一堂,笑开颜,欢歌笑语庆丰年

丰收年,表一表,仡乡教育不得了

甲:  一表学前和特教

万丈高楼从地起,仡乡孩童是天使

播种希望与幸福,柔情满怀一腔爱

省级示范墙上挂,市级示范遍地花

乙:  庆丰年,表一表,义务教育做得好

城乡办学新思路,求真务实迈大步

仡乡教育多元化,公办民办携手行

文化艺术进校园,科技创新敢争先

仡乡教师脚踏地,体艺特色名远扬

要夸务川新教育,人人脸上乐开花

一中二中加三中,比翼齐飞往前冲

全市状元高高举,省级探花记住他

史无前例人人夸,仡乡教育顶呱呱

:   说一说,表一表,看我仡乡英才榜

全国代表石慧芬,接纳之窗希望灯

人代会上展风采,特教路上践使命

甲:  教育十强有肖萍,管理有方思路明

平凡岗位在今朝,潜心成就仡乡人

乙:  罗峰书院在黔北,群英荟萃仡佬源

大刀阔斧搞课改,仡乡教育质飞跃

九天母石佳话传,洪渡河水浪滔天

乙:  听我继续表一表,仡乡教师光荣榜

县级骨干 450 ,县级名师92   

:   市级骨干 114 ,  市级名师有8人    

乙:  省级骨干9在手,省级名师也有名      

合:  争先恐后比赶超,仡乡教育添异彩

甲:  听我继续说一说,仡乡教师新风采

老年教师孺子牛,中年教师业务精

甲:  青年教师苦钻研,务川教育春满园

乙:  听我继续说一说

仡乡教育有今朝,家庭社会共出招

家校合作齐努力,共育英才成栋梁

甲:  同舟共济扬风帆,家校同心铸辉煌

我们一起登上台,共为教育来喝彩

教育工委来安排,同把凯歌唱起来

基层党建基础牢,地不动来山不摇

:   党的政策就是好,山海情深忘不了

甲:  东西协作项目多,驰援教育爬上坡

乙:  贫困家庭受资助,扶贫扶智扶上马

甲:  巩固脱贫好成果,誓把教育话振兴

:   抗击疫情冲在前,八万师生安无恙

:   两免一补得人心,双减落地笑开颜

乙:  仡乡校园景如画,独树一帜新景观

:   铸造师魂是根本,名师工程早启动

乙:  五千园丁倾注爱,社会各界齐拥戴

合:  创名校,做名师,培养优秀好少年

:   安全教育牢牢记,遵纪守法人人赞

乙:  爱生如子互尊重,硕果累累齐开放

合:  丰收年,同祝贺,两清两北四人行

甲:  水木清华把学上,未名湖上泛轻舟

合:  务川教育遍地花,功劳有你也有他

学习党的二十大定圆盛世中国梦

仡乡教育再出发同心同德齐向前

清清北北话发展同奏仡乡教育凯旋歌

甲: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教育是最长远的民生。务川今天的辉煌,必然得益于昨日之务川教育;务川明天的精彩,必将依托于今日之务川教育。历史已经转身,未来招引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富有特色的教育强县,推动务川教育不断朝着更为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活力、更有特色的方向前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