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稿件】
讲理论:王 力(甲) 讲实践:杨 媛(乙)
【开篇:约1分钟视频,播放文明凯里城市创建短视频(以凯里文明巡礼视频为基础剪辑),宣讲员入场站位】
【视频背景播音及字幕】
这里是全国文明城市凯里!
苗侗明珠——凯里!
繁忙地一天,就是从斑马线开始的!
斑马线,凯里文明的起跑线,不仅见证了凯里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而且淬炼提升了凯里文明这个品牌的成色和内涵,奏响了凯里文明的美丽音符!
在这座充满爱心与活力的城市,在这座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的城市,在这座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水乳交融的城市,正在续写凯里文明的新篇章!
【宣讲阶段】
甲:大家好,我是凯里市委党校宣讲员王力。大家都知道,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一个民族的赓续发展,一个城市的文明创新,与社会民众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巨大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明是否也有要求呢?
熟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朋友一定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旨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将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
如今,在时代发展的号召中,凯里走出了自身的文明特色路。
今天,由我的搭档,咱们凯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线“创建人”——杨媛,就对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和感受向大家做简要的分享。
杨媛,请您给大家讲一讲。
乙:大家好,我是凯里市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XX社区)理论志愿宣讲员杨媛,更是凯里千千万万文明创建志愿者中的一员。刚才,我的宣讲搭档提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我觉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该就是践行这一重要指示的有力措施。
从2006年凯里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始,至2020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再到如今,漫步在凯里,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公园广场布局均衡、功能完善,城市环境干净整洁、文明出行蔚然成风……不论是南来北往的旅客,还是久居于此的市民,都被这里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生活环境深深吸引,仿佛生活在一个公园里,把宜居宜业宜游的惬意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凯里市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凯里成为了一座生态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
甲:(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和目标)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凯里市始终将夯实创建基础作为首要任务。首先,我们广泛培育文明风尚,制定了《2023年凯里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方案》,将合约食堂、庭院美化、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纳入评选内容,以推动移风易俗的进行。目前,我们已经评选出了5个市级文明单位,其他文明类别对象的评选工作正在进行中。
其次,我们着力提升精致管理的实效。通过制定城镇精致管理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我们收集了34项相关问题,已经完成了15项整治工作,另外19项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我们以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目标,加快现有农贸市场的升级,并设置了63个便民服务摊点,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激发自治组织的活力,我们探索构建了“邻里议事会”,引导居民参与小区自治,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例如,在龙井社区成立的老财校小区“邻里议事会”通过召开会议,顺利解决了改造困难和问题,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我们也注重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市文明办根据需求不定期组织各类业务知识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期望能够夯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稳固创建工作的“压舱石”。
同时,我们积极推进“三项赋能行动”,通过实施“合约食堂”、红白理事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等文明新风赋能行动,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也开展了“庭院美化”行动,以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滋养乡风文明。例如,在旁海镇旧寨村推进庭院美化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开展了农房品质提升“美院瘦宅”行动,以农家的“小美”助推农村的“大美”。
为了加强志愿服务,我们鼓励企业助力促融合。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爱心联盟单位的联合行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满足群众需求,提高文明实践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同时,我们也组织专题活动,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凯里有理宣讲活动等,以及结对共建活动,推动志愿服务的升级。
在示范引领方面,我们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通过评选打造出一批市级道德模范和文明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带动群众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我们也策划了一批深度宣传活动,通过各类宣传阵地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同时,我们挖掘了一批身边好人,并关爱他们,树立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此外,我们紧盯目标任务,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建立了未成年人工作机制,开展了各类主题活动,并加强了部门间的联动。通过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等,我们全方位做好青少年教育服务工作,确保未成年人能够健康成长。经过我们的努力,凯里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广泛培育文明风尚,提升精致管理实效,激发自治组织活力,提升业务能力水平,深化活动载体,加强志愿服务,强化示范引领,紧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其他一系列工作举措,都是为了打造一个更加文明、宜居的城市。
乙:这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这么多、目标这么高,可能大家听起来都有些应接不暇了。接下来,咱们来捋一捋凯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给广大市民群众带来的几种感觉,就会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了。
首先,凯里“创文”,是创优美环境,给群众以舒适感。好的环境能带给人积极的心理,进而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积极的影响。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凯里市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方发力,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这一方绿水青山。
为了天更蓝,不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完成了凯里市所涉三个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扬尘专项整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业企业大气污染达标治理专项整治、燃煤锅炉综合整治、重点大气排放企业环境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整治等工作。
为了水更清,坚持系统防污治污,统筹做好水源地保护、入河排污口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突出防污治污硬件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河流“四乱”增量和新污染源;积极推进产业园区水污染治理,完成“100个成长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上传数据;依托凯里市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工程(一期),进一步完善了城区污水管网,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全市主要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水体水质要求。
为了山更美,持续抓好乡村环境整治,通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并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逐步实现了凯里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的优化调整,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畜禽粪污治理;实施农村清洁风暴行动,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置”的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古人的美妙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的恬静美好。如果说蓝天绿水青山为凯里的美奠定了良好基础,漫步于凯里市城区,“百啭千声”的鸟鸣更为群众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份美好点缀。
聚焦“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凯里市持续推进产、城、景有效融合,以幸福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将生态文明理念植根于城市建设发展之中,绽放出芬芳馥郁的文明之花。在东湖湿地公园内,湖光潋滟、鸟语回荡、草木茵茵,引来市民为满目皆绿的美景点赞;在凯里金泉湖环湖步道和小高山步道,许多市民在休闲玩乐中尽享绿色生态,也为大家增添了不少休闲去处;在262中心花园,人们在公园里或散步聊天,或在长椅上休憩,两旁车辆来来往往,却丝毫不影响市民们享受着静谧时光……市民在一个个公园、一处处绿地里,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鸟鸣城中央”的诗情画意,来自多方面的努力。近年来,凯里市统筹生态城市、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的一体规划和协调布局,加快新城建设、老城改造。通过加快推进公园广场、湿地湖泊、绿带绿道等环境打造和设施建设,科学分布公园、广场、游园,点线面呼应,构建起花草树木搭配、高低错落有致、色彩相得益彰的景观绿化效果,实现了城区移步皆风景,举目满眼绿。同时,还积极推进生态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助推农村环境治理,让乡村如画,美美与共。截至目前,全市有生态文明乡镇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州级5个;生态文明村3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9个、州级29个。
甲:文明城市创建赋予凯里的不只是生态之美,更是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打造一座幸福之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注重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包括教育、医疗、交通、文体等方面的发展。下面,我将逐一介绍这些公共服务领域的理论内容,以展示凯里市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凯里市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致力于打造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才。通过加大对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入,我们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医疗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便捷的医疗服务,让市民享受到全方位的健康保障。凯里市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机构体系,加大了对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我们注重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他们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医疗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便捷的就医环境。通过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社区医疗中心的建设,我们为市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凯里市致力于建设便捷、高效、安全的交通网络。我们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道路和桥梁的建设,提升交通运输的组织和管理水平。我们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车辆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注重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执法,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通过优化交通规划和完善交通服务,我们为市民提供了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
文体活动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注重提供多样化、丰富的文体活动和场所。凯里市积极发展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举办各类文化、艺术、体育赛事和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修建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等场所,提供学习、娱乐和健身的场所。我们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和文化艺术活动。通过文体资源的下沉到社区和农村,我们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文体活动的乐趣。
值得骄傲的是,凯里市在教育、医疗、交通、文体等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服务的提升和完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市民对更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期待。
在教育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投入,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同时,我们将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教育体系。
在医疗领域,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覆盖范围,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我们将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医疗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人性化的医疗保障。
在交通方面,我们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绿色交通发展,鼓励可持续出行方式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执法,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和畅通。
在文体活动领域,我们将继续丰富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市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将进一步改善文化设施和场所的配套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文体服务。同时,我们将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培养,激发他们对文化艺术和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
凯里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通过不断提升教育、医疗、交通、文体等公共服务的质量,我们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幸福感。凯里市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的建设和管理,让市民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共同打造一个更加文明、宜居、幸福的城市。
乙:是的。公共服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广大市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凯里创文,更注重的就是创优质服务,给群众以幸福感。
一直以来,凯里市第一商场都是这座城市的地标、是凯里商业街发展的源头,也镌刻着凯里人的乡愁记忆。但由于商场周边人流量大,流动摊贩、小吃摊聚集,导致环境脏乱差,居民和商户们苦不堪言。对此,凯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凯里一商场的改造列为“五大民生工程”重点改造提升项目之一,并于2022年4月12日动工。4个月后,一商场的“里里外外”都获得了新生,干净整洁的路面、秩序井然的经营摊位……除了以崭新容貌亮相外,还有一面关于凯里一商场、老街的照片墙和一个凯里老街回忆展示厅,用来留下“老街情怀”、展现街巷文化,成为了凯里的“新地标”。
凯里市洗马河街道文化社区老旧小区众多,这些老旧小区普遍存在排水等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切实改变这一状况,2022年,洗马河街道“一口气”启动了对文化社区生态园小区、老一中教职工宿舍、九小商住楼、桐荫坪商住楼、凯里学院老师专宿舍楼、床单厂13栋、永华厂教师楼、武陵房产共8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完成小区绿化、排污排水、楼道美化、外墙装修、防水等公共服务工程。改造后的小区,环境进一步美化,污水管网得到疏通,新增了停车位……,小区居民的“急难愁盼”得到有效解决。
前面说到的,只是凯里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凯里市共完成棚户区改造10615户、老旧小区改造3188户、背街小巷改造40条,新建及改造城镇污水管网28.5公里;完成华联路、友谊路、永乐路、环城北路整修,万博地下停车场、金井智能停车场等XX个公共停车场相继建成,市民群众生活、起居、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
持续推进城区交通整治,深入推进“畅通凯里”工程,深化“平安出行·文明礼让”活动,推行“文明凯里·公交优先”城市交通管理模式,新建公交专用道7.61公里,获评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建立“数字化”城管,深入开展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的“三治”行动,强力整治户外广告,全面推进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机械化保洁“全覆盖”。
按照15分钟生活圈配套,不断完善休闲体验、公共活动等新兴功能设施配套,增加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优质公共资源配置,建设公园、广场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
一系列强有力的硬举措,不仅让这座美丽的城市更具品质内涵,更让发展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到了广大市民百姓,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甲:文明城市创建有标准,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无止境。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凯里市委、市政府充分激发市民参与热情、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格局。我们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推动形成优美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凯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诚信、友善、公正、尊重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主题教育宣传活动,我们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文化论坛等形式,我们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会文明素质。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和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推动形成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
在城市治理中,我们重视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共治。凯里市委、市政府鼓励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我们设立了公众参与平台,包括社区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促进市民的参与、表达和监督。我们注重听取民意、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民主决策、多元参与的城市治理模式。同时,我们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形成政府、市民和社会各方的良性互动机制,共同推动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
除了市民的参与,我们也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城市治理的全面发展。凯里市委、市政府重视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支持和鼓励他们参与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我们建立了志愿者组织和服务网络,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市民提供便利、温馨的服务。同时,我们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通过市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制、社会责任倡导等方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凯里市委、市政府将持续加强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不断推动形成更加和谐、有序、法治的社会环境。我们将继续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倡导文明新风,形成厚德载物、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们将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政府、市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凯里市建设成为更加文明、宜居、幸福的城市。
杨媛,刚才你说凯里通过“创文”,给群众带来了舒适感、幸福感。我猜,接下来你该要说的就是“第三感”了吧。
乙:哈哈,被你说中了一半。是的,凯里“创文”,除了打造优美环境、提升优质服务,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建设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型城市。不过这“第三感”,这里我卖个关子,还是你先来讲讲凯里市是怎么借“创文”之力,提升文明之风的吧。
甲:在凯里“创文”的过程中,各项工作举措的推进如“春雨润物”般潜移默化的强化着全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凯里市紧抓城镇精致管理、乡村庭院美化、文明新风倡导、法治教育普及“四大行动”,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着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头雁履职赋能、法治教育赋能、文明新风赋能“三项赋能行动”,全力建设和美城乡。我们高度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杨媛,你作为全程参与志愿服务的建设者,您认为呢?
乙:是的,从城区到乡村、从商场超市到农贸市场,从新建楼房到老旧小区,实现全体人民素质的共同提升、环境的共同改善、生活的共同富裕,让市民群众共建精神家园、共树文明风尚、共享发展成果,正是凯里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题中之义,也是凯里“创文”的“第三感”,创优良风尚,给群众以亲切感。
我有一位深圳的朋友今年再次来到阔别了五年的凯里,在返程之时,他感慨地说到:“凯里不大,却处处透出精致;深圳很好,但欠缺了一些温暖。”我觉得他的话,就能很好地说明,现在的凯里,展现给大家的,不止于其外在秀美的风貌,更是一种有温度的内在气质。
随着凯里市“产业新区、文化新都、生态新域、开放新地、幸福新城”“五新凯里”建设深入推进,东湖湿地公园、凯里市金泉湖步道、小高山步道……这些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相继完工投用,为市民增添了不少休闲去处,为凯里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凯里的“创文”不仅仅是城市硬件环境提升,更是城市的“硬件”与“软件”“面子”与“里子”同步发展,是全面协同的发展。
甲:您能给大家列举一些例子吗?
乙:像这样的例子啊就太多了,斑马线上的文明,人车礼让、特殊人群关爱、守护高考的“爱心接力”等等。无论在凯里的哪一寸土地上,志愿服务已成为凯里市的一种社会新风尚,广大志愿者们用行动谱写出一个个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动人故事,凯里人正在人人做榜样!
甲:像杨媛说的一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文明的城市少不了文明的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凯里的发展恰恰就是这样,各行各业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乙:是啊,在凯里,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广大市民的“大合唱”。
在城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模式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社区成立“兼合式”党支部102个,结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党员认领服务岗位500余个,吸纳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6600人,联动协调相关部门治理社区环境、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达10万余人次,示范带动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打造凯里文明实践“凯里有理、凯里有礼、凯里有力、凯里有你”的“四有”活动品牌,持续推广文明实践“群众点单、政府买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模式。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建设,全市共有爱心联盟单位80家、运行志愿服务项目6846个,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气正如春雨润物般,让文明之花在这座城市里绽放。2022年,推选的“普济公益爱心联合会”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预防溺水·平安相伴”项目荣获全省第三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在农村,各村党支部领办“村社宜站”,探索实行积分制和村级“惠民超市”,激励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激发农村群众文明创建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其中湾水镇“乡贤+”基层治理新模式、凯棠镇“助学好学成风气,尊师重教促乡风”两个案例入选《2022年贵州省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典型汇编》。
在文明创建发展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了一批让我们感动的平凡人,接下来,请大家听听他们的故事(播放视频50多秒)。
不仅仅是他们,还有用双手擎起生命和希望“托举”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忠平、返乡高铁上合力施救卡喉婴儿的青年大学生陈中阳、吴婷婷,还有持续为环卫工人做免费早餐、用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雷锋日记”的‘贵州老徐’徐开祥等等,他们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彰显了凯里文明,引领了凯里风尚。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凯里,唱响未来!
甲:构筑贵州东部区域中心城市苗侗明珠精神高地,是凯里市在新时代发展中交出的特色答卷。
乙: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凯里走出了一条突出文明养成与苗侗特色文化相结合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
凯里市将永葆初心使命,以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凯里正立足新起点,奋斗新征程。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谱写“苗侗明珠·文明凯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