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贵州省在总结运用以往宣讲经验的基础上,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结合,创新开展理论专家加先进典型的“1+1”理论宣传二人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把讲理论与讲实践、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一场场既有思想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理论宣传二人讲”在贵州各地火热展开。为充分展示贵州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成果,持续深入推进“理论宣传二人讲”工作,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委讲师团)、省社科联于2023年3月9日下午举办全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传二人讲”现场展示活动,从全省各地各系统推荐的“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中,择优推选9支分别进行10分钟的宣讲现场展示。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 贵州省交通系统宣讲员 詹黔江
贵州省交通宣传教育中心主任 萧子静
詹黔江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成了一个热词。十年来,贵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作为贵州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部分,贵州交通被更多的人所知道。我们省真有上万座桥吗?
萧子静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近3万座,连起来超过了5000公里,可以从贵阳到北京跑一个来回,作为“世界桥梁博物馆”当之无愧!今天的贵州,发展势头强劲;今天的贵州,已经天堑变通途!
詹黔江 :说得没错。从地理上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贵州奇山秀水的同时,也造成了山阻水隔。面对高山峡谷,贵州没有选择,只有“跨越”!从历史来看,无论是历代的官府,还是地方的乡绅,都没有办法从根本上破解交通发展的难题。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历经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交通才真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和变革。从高速平原到通江达海,从高铁时代到飞天遨游,我们的公路、水路、铁路和空中之路,这四条路迅猛发展,让贵州实现了由黔道之难向立体交通之畅的精彩蝶变。路越修越远,党心民心越拉越近!
宣讲现场
萧子静 :除了赢得群众的口碑,我们还捧回了很多的奖杯。一个个世界第一、一项项国际大奖,让世人对贵州刮目相看。全省有4座大桥荣获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这是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全国只有9座,我们占了近一半。
詹黔江 :万桥飞架不仅见证了贵州大地发生的“千年之变”,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与活力!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交通实践,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不禁让我想起另一个词,那就是“美”。
萧子静 :第一个是形态美。在贵州,桥就像绣花针,路就像绣娘手中的线,金针银线,把我们多彩贵州山水绣得更美!这就是中国基建的伟大缩影,就是大国工匠的智慧杰作!
詹黔江 :第二个是格局美!现在,贵州交通向北可以连接成渝双城搭上中欧班列,向东穿过长株潭直通长三角经济圈,向西通过云南连结着东盟,向南接驳珠三角和北部湾经济区,贵州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
宣讲现场
萧子静 :更重要的还有一个精神美。建设者们“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呈现出“山硬不如骨头硬、岭高不如志气高”的英雄气概。我印象最深的是,仁怀至遵义高速公路通车时,黄大发老支书说自己的三个愿望实现了:修通水渠,让乡亲们吃上大米饭;通路通电,实现脱贫奔小康;一步迈上高速路,让子孙后代的腰包鼓起来。面对雄伟的大发渠特大桥,您知道老支书当时他说了什么?
詹黔江 :可惜当时我不在现场,你给大伙说说。
萧子静 :老人家面对大桥举起了手,他说:“伟大的党啊,伟大的桥,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建设者!”当时就把我给震住了。其实在我们贵州,还有这样一首歌,深情表达了对交通发展的赞美之情,更抒发了贵州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牵挂贵州、党中央关怀贵州的感恩之心。这首歌就叫《多彩贵州路》。“多彩贵州路,条条汗水铺。多彩贵州路,你我勤呵护。若问此路来何方,百姓心窝里、梦想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