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绵长美 家国六百年》宋枢贤 黄继(安顺市选送)

2024-08-27 来源:贵州宣讲网 次阅读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贵州省在总结运用以往宣讲经验的基础上,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结合,创新开展理论专家加先进典型的“1+1”理论宣传二人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把讲理论与讲实践、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一场场既有思想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理论宣传二人讲”在贵州各地火热展开。为充分展示贵州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成果,持续深入推进“理论宣传二人讲”工作,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委讲师团)、省社科联于2023年3月9日下午举办全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传二人讲”现场展示活动,从全省各地各系统推荐的“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中,择优推选9支分别进行10分钟的宣讲现场展示。

安顺市宣讲员  宋枢贤

屯堡文化传承人  黄继

宋枢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很多重要场合都深刻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彰显着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壮美画卷中,不同的地域文化是其璀璨夺目的篇章。

黄继:是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一方文化。贵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有两个最具特殊价值,一是阳明文化,二就是我们屯堡文化。

宋枢贤:说到屯堡,得先从屯、堡两个字说起,“屯”指军队的驻防地,“堡”指移民的居住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合称为“屯堡”。历经600年的变迁,曾经广布贵州的屯堡,如今在安顺一带保存的最为完好并活态传承着。黄继,作为一位屯堡人,你可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屯堡文化吗?

黄继:明朝初年,朱元璋大军征南,随后调北填南,几十万的屯军和移民从江浙苏皖举家入黔,军屯民屯商屯纷纷兴起,极大改变了贵州的政治经济形势,直接促成了“贵州建省”,我的祖先们定居在这里后,也带来了新的生活理念和文化传承。在与当地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

宋枢贤:是的,屯堡文化既是屯堡人恪守文化传统的成果,又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独特地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它历久弥新,成为现今研究明朝时期文化完整而可靠的载体,也使得汉民族古文化的研究有理可依、有迹可循。我们传承了六百年的屯堡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硕果,对安顺的地方文化,乃至对贵州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黄继:就以在屯堡文化中占有重要分量的地戏为例,它源于明代的军傩。军傩是古代军队中用来为出征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仪式,之后经过发展,演变成了吸收本地少数民族民间戏剧形式和内容的地戏。屯堡地戏表演中《千里走单骑》最受咱们屯堡人欢迎,也出演最多。

宋枢贤:这是为什么呢?

黄继:这正是因为关羽身上所体现的“忠义仁勇”的感召力。600多年前,我的祖先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演绎侠肝义胆,讴歌爱国报国的。他们在国家需要的特殊关头,以国为家,义无反顾远走他乡,终于把他乡建成了故乡。600年后,我们这些子孙后代仍在承继着这种艺术表演形式,演绎着同样的英雄故事。

宋枢贤:是啊,虽然屯堡的军事价值已经随着王朝更迭、经济社会发展而磨灭,但跨越600年来的这些家国情怀却不曾褪色、从未走远。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