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黔”言•言之有理
2025年9月3日上午,当8万羽和平鸽振翅飞向蓝天,出生在伊拉克的迪拜中阿卫视记者方浩明流下激动的眼泪,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最触动人心的画面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举行盛大阅兵仪式,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这次阅兵展现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受阅队伍中,一抹蓝色格外明亮醒目,维和部队官兵头戴蓝色贝雷帽、脖系蓝色丝巾,步履坚定走过天安门广场。在维和征程上走过35载的“中国蓝盔”,有5万余名维和官兵接力奋斗,17位英烈血染征衣。他们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筑起维护世界和平的钢铁屏障。80年前,中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道,以顽强英勇的斗争,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80年后的今天,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在头顶高悬,霸权、霸道、霸凌行径依然大行其道。2025年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大发出新的“红色警报”:人类已经打开了“现代的潘多拉魔盒”,旷日持久的战争等弊病“在最坏的情况下会危及我们的生存”。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本次阅兵,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这次阅兵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凝聚了奋斗力量。这是1900年中国人的眼神;这是1937年中国人的眼神。那时我们的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人们的眼神是涣散无光的,是失去希望的,写满了无助与悲情。这是本次受阅官兵的眼神,目光如炬、炯炯放光,充满了自信与坚毅,透露着对使命的执着和对胜利的渴望。从过去的无助与悲情,到今天的自信与坚毅,眼神的巨大变化背后是国人“精气神”的极大提振、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受阅官兵以整齐豪迈的铿锵步伐、奋发进取的昂扬姿态、大气磅礴的恢弘气势,奉献了一场具有大国气派、展示强军风采的阅兵盛典。本次阅兵,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凝聚了奋斗力量,更加坚定了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决心。
这次阅兵体现了人民军队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意志和硬核实力。当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时,“海空卫士”王伟的妻子阮国琴,在观礼台上把王伟的照片举向蓝天。她说:“王伟,我今天带你参加九三阅兵,你看到了吗?”望着远去的空中梯队,阮国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已经有最先进的战机,无惧任何强敌。本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也在阅兵中首次集中展示。受阅武器装备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按作战模块进行编组,展示我军体系作战能力。二是遴选陆上、海上、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以及网电作战等新型力量受阅,展示我军新域新质战力。三是集中亮相一批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先进装备,比如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展示我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本次阅兵,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意志和硬核实力。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80年前,见证日本代表签字投降的《大公报》记者朱启平,用力透纸背的笔触写下感怀:“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8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已经呈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历史长河奔涌向前,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贯通历史、现在、未来——“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都挡不住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愿携手世界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贵州行政学院
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
贵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