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理论宣传二人讲” 见字如面话“四力”

2025-07-18 来源:遵义市委宣传部 次阅读

红花岗区“理论宣传二人讲”

见字如面话“四力”

讲理论:陈丹丹红花岗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

讲实践:屠熠堃  红花岗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

【陈丹丹】遵义是一片红色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从通道转兵到黎平会议,从猴场会议到遵义会议,这是一条红军的生路,一条共产党的生路,这个火种保留下来,才有了我们今天。”

【屠熠堃】红军到,干人笑,绅粮叫;白军到,干人叫,绅粮笑。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兄弟拖枪炮。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

遵义人民喜迎红军,这是红军长征中第一次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红军进驻遵义,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遵义城一派祥和气氛,一时标语之多,满街满衢。老百姓争相传诵:红军一到,满街热闹,墙上鲜红,好似过年

【陈丹丹】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确保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和战略转移的成功实施,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强大生命力。

【屠熠堃】拂去历史的尘埃,标语墨迹鲜活可见。这些长征途中的红军标语,被誉为“刻在石头、墙壁、木板上的史诗”历经岁月的磨洗,依然生动诠释着“星火燎原”的奥秘。

【陈丹丹】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展厅的墙壁上,一块老木板上的标语因字体粗大,用白色书写,格外显眼。上面写着六个大字:替红军送消息,落款“红政四”还有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替红军送消息”——这不就是我们宣传干部的使命和任务吗?我们如今不就是在替党和人民送消息、写新闻吗?

【屠熠堃】是的。每当站在这块老木板下面,我好像还能看见当年的红军战士正饱蘸浓墨,激情满怀地书写着,仿佛跨越了90多年,与木板背后的红军宣传员对话,感受他字里行间的初心使命,感受宣传工作“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

【陈丹丹】“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长征时红军的“笔杆子”经受住了时间洗礼,取得了新闻宣传工作的胜利,也对我们当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今年贵州之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屠熠堃】这一重要论述,不仅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明确要求,也成为我们躬身笃行的行动坐标。

【陈丹丹】“人民的队伍是好汉,个个长着铁脚板”。昨天,红军宣传员冒着炮火,用日行7万步的脚力进行宣传。每天至少在走过的地方写三条标语,他们写到了院墙上、祠堂里、谷仓上、山间地头……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屠熠堃】我们始终认准一条铁律:到生产新闻的一线前沿去,快讯、特写、聚焦、追踪……只为离新闻近一点、更近一点,永远奔赴在现场的路上,去记录更多的故事

【陈丹丹】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红军宣传员用洞察社会矛盾与疾苦的眼力进行宣传。在遵义乡村,看到苗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庄稼地被苗家寨主强占,他奋笔疾书,写下“实行耕者有其田”七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标语。

【屠熠堃】我们跋涉于青山绿水之间,采访于工厂企业、街头田间、各条战线,只为让报道深入一点、更深入一点,我希望我不仅要拍到人,还要拍到他们眼里的光、眼角的泪、嘴角的笑,和指甲缝里那黄黄的泥土。

【陈丹丹】红军宣传员因地制宜,注重策略,用灵活的战术,彰显着宣传脑力。在仁怀长干山,标语创作成了歌谣,“绅粮堆谷满仓,干人无米煮汤!……只有拥护红军打胜仗,工农才能得解放。”老百姓口口相传,奔走相告。

【屠熠堃】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大力实施“四大文化工程”,重点打造长征文化IP,从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到遵义会议核心展示园,再到《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串珠成线,从“一处会址”到“满城红韵”,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只为让红色故事鲜活一点、更鲜活一点。

【陈丹丹】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红军宣传员用最简短、最上口、最深刻的笔力,让寥寥数字的标语,直抵人心、收获民心。如同黑夜的霹雳、冲锋的号角,唤起工农,激励军民。老百姓献门板、砍毛竹、搭浮桥,帮助红军两渡乌江、四渡赤水,5000多名遵义儿女从这里参加红军、奔赴战场……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郎,昨天拿锄头,今日上战场。

【屠熠堃】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红色已经成为生命的底色熔铸于我们的血液当中。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殷嘱托,以笔尖记录时代,用镜头见证发展,遵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遵义故事·就在红花岗”文旅品牌火爆出圈、遵义·1935街区“旧记忆”变成“新顶流”……一条条刷屏新闻、一个个动人画面、一帧帧温情视频,汇聚成一股“磅礴之炬”,照亮砥砺奋进之路。见字如面,“四力”路上满芬芳。

【陈丹丹】这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更是致敬与承诺的交汇。从老木板、山川岩石,到报纸、电视、广播,再到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的方式与平台不断变化,但永恒不变的是“替党和人民送消息”的初心。

【屠熠堃】流着相同的血,选择同样的路。回望遵义会议纪念馆里的红军标语,像是对我们新时代宣传干部的一种无言的嘱托,又像是一种精神召唤。我们将擎着遵义会议精神的明灯,以昂扬斗志继续写下去,一直写下去,写满新时代的长征路。

【陈丹丹】见字如面

【屠熠堃】见字如面

【合】我们薪火相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