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锻造过硬党员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去年以来,湖南桂阳县紧扣实用实效,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冬春训守正创新,推出“桂在交流”党员培训系列课堂,形成“固定课堂铸魂、趣味课堂聚力、流动课堂赋能、空中课堂拓面”教育体系,推动农村党员教育从“集中训”向“常态育”升级、从“带着本子来”到“带着法子干”的转变。
三级联动强闭环,上下贯通抓落实。坚持训前重调研、训中求实效,训后抓延伸,做到县级统筹、镇级创新、村级实践,形成“参训——实践——再提升”闭环,杜绝“上热下冷”。县级部门强化顶层设计,破解“统筹难”。坚持全县一盘棋,县委组织部统筹制定冬春训方案,明确“理论铸魂、实践强基、服务惠民、机制固本”目标,举办县级示范冬春训培训班,整合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田间课堂等资源,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确保师资、课程、阵地高效利用。镇级党委一镇一品,打破“枯燥学”。指导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制定子方案,结合产业、文化量身定制冬春训子品牌,形成“一镇一品”特色。创新课堂,让教育“活”起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党课与本土文化、实践场景深度融合。一线实践,让成效“实”起来。注重实战技能培训,培训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民生一线,以实践检验学习成果。云端赋能,让覆盖“广”起来。针对流动党员参训难题,构建“线上+线下”全域学习网,以现场直播、录播视频等方式,确保外出党员应训参训。村级实践党员带头,避免“走过场”。乡镇街道设立特色实践平台、深化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学用转化直抵基层末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学践行、以学促干,引导农村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作表率、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时打头阵,把集中培训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
四维课堂接地气,学用转换求实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党员开展专题培训的主题主线、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强化实战技能培训。固定课堂提质升级。结合基层党建示范点提质改造工作,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合理建设党员活动场所,坚持区域统筹、资源整合、同步推进原则,充分盘活利用改造农村礼堂、机关事业单位闲置会议室,设计打造能容纳至少400名党员以上的集中学习场所,着力构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趣味课堂互动参与。邀请优秀党员现身说法,用身边榜样讲好乡村振兴故事,90后片长分享四类乡村建设积分制管理秘诀,70后组长讲述精心举办“村晚”、振兴乡村文化故事,世界举重冠军张旺丽以自身经历阐释信仰的力量,亲切熟悉的土话课堂,生动管用的经验分享,让参训党员直呼“很解渴”。流动课堂一线送教。从科教文卫等行业战线遴选优秀人才充实师资库,推动师资下沉基层服务,根据不同培训需求匹配合适师资,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空中课堂拓面赋能。打造“1个主会场直播+N个分会场连线”的云课堂模式,实现全体农村党员的同屏共学。
本土资源活形式,文化润心促振兴。坚持红色基因铸魂、乡音乡情聚力、文化实践赋能,融合方言、党建主题摄影展、本地红色资源微党课和红歌元素,打造“光影展风采、文艺传经验、文俗颂先锋”文化矩阵,推动党建工作与群众文化深度融合,让党员教育接地气、冒热气。以坚守初心为主题,制作系列党建微纪录片、红色故事微党课,以可视化成果唤醒党员身份认同;举办“党旗映桂阳”主题摄影展,精选《同过政治生日》《瑶汉一家亲》等80幅作品在冬春训现场巡回展出,以光影定格党建风采、激发初心使命。文艺搭台传经验,鲜活传递党建智慧。根据真实故事创编情景剧《党性在化解百年纠纷中闪光》《四水支书传经验》,推出《“薯”光行动》《“荷”香四溢》等小品、快板节目,把党员调解邻里纠纷、推进四类乡村建设等案例搬上课堂,将乡村振兴实践化作乡音交响,将基层减负赋能、党纪党规等举措编成顺口溜,党员群众跟学跟唱,用生动节目讲政策,提升政策知晓率。联合当地非遗传承人,将党员事迹融入传统剪纸艺术。“半条被子”“夜宿梨山”等红色故事剪纸作品渐次展开,纸上的镂空线条化作时空隧道,将党员们带回烽火连年的革命岁月,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